读完这篇,再也不怕朋友问起机械表的历史了(上篇)

1
机械表的魅力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高科技便携产品层出不穷,手表作为一个“时间工具”这个概念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佩戴手表的意义跟服装,手链,项链,耳环等时尚品更为类似,戴什么样的手表就体现了自身是什么样的性格,彰显自我的身份。
而说起机械表与其他手表之别,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手工艺和人体和谐之美,是石英表,电子表等所远远不能及的。
那些名贵的机械表从机芯制作,打磨抛光,镂刻漆绘,到珠宝镶嵌等流程几乎都是手工完成,和其它精美手工艺品倒是很类似,它们都属于手工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
机械表也需要经常调校和认真保养,其实是比较费心的,这一点和有生命的个体有一种契合之妙,电子石英表装上电池可以精准走上几年都不成问题,而且很皮实,虽然很省心,但是感觉冷冰冰。
很多人甚至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迷恋于调校它的过程,沉醉于观赏它的灵动。
而机械表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如此迷人的状态,他有过怎样的辉煌,遭遇过什么样的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机械表的前世今生。
2
钟表的发展历程
我们现在所说的机械表,通常指的是腕表,腕表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演化。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判断时间流逝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什么时候天亮了,天黑了。
而人类真正开始有意地辨别时间,是在公元前1500年,“日晷”这一计时工具在巴比伦王国出现。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晷面中心处的晷针投在圆盘上的阴影来衡量时间的。
当然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在那个时候,随着日晷的出现,世界各地也有了多种多样的计时工具,例如西方的沙漏还有中国的漏刻。
它们都是通过流体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算时间。
直至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首次出现了机械报时钟,钟表业开始发展它们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以下有很多时间点,为了防止大家看不明白,先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世纪就是一百年,通常指的是连续的一百年。例如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2099是21世纪的最后一年,1400年是15世纪的第一年,1499是15世纪的最后一年,以此类推。)
因为报时钟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源,那时候采用的方法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重物的地心引力来带动一系列齿轮的运转。
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建造的法国Rouen大钟。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主要生产的是大型钟,且数量极少,只有地标性的建筑才会花大价钱制造大钟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气势。
表迷们去欧洲旅行的时候应该可以发现,在很多现代建筑中依然保留了钟楼的设计元素,可见这段历史对于欧洲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大钟的建造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一直到15世纪,发条的发明才让钟逐渐走向了小型化,包括德发两国相继出现的发条钟,以及16世纪意大利人发明的摆钟。
而在那个时候,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于表的记载。
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出名的是德国的“纽伦堡蛋”,它的外观呈现卵型,且只有一根时针,它是采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怀表”雏形。
18世纪是怀表制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和调速机构,为怀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钟表零件逐步标准化,怀表的生产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而我们手上的腕表,正是怀表的演化版本,一般认为是1918年才在瑞士诞生了第一只腕表。
因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把怀表绑扎固定在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
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经过认真思考,他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就诞生了。
但是,宝玑存留档案记录一份订单,这份订单来自卡洛琳娜·缪拉——那不勒斯王后(拿破仑的妹妹),订单的记录时间为1810年6月8日,而订单的内容是一枚“椭圆形手镯报时腕表”。
在19世纪初已经出现了腕表,宝玑档案中的发现把腕表的历史提前了半个多世纪!
可见,我们手上所佩戴的机械腕表可是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沉浮才能走到今天,真不是电子表等没有经过时间沉淀的所能相提并论。
说到现在,花了不少笔墨跟大家探讨了一段“从远古时代的日晷发展到现代机械腕表”浩浩荡荡的世界机械钟表发展史,相信大家对于钟表历史的来龙去脉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但是,说到钟表的发展历史,如果不对瑞士的钟表史做深入的研究,那都算不上了解钟表。
瑞士的钟表发展可谓是世界钟表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开端,繁荣,以及后来受到“石英革命”席卷导致的巨大冲击,最后浴火重生,瑞士钟表对于世界钟表业的发展都有很深的影响。
而我们现在重新回到16世纪,放大,观摩一下瑞士钟表业的开端是怎样的。
3
瑞士钟表业的开端
16世纪,是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开端,而在此之前,从上面钟表的发展历程中大家可以看到,钟表的制作技术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列强手上。
而接下来在西方席卷的一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使得制表中心拱手让给了瑞士,这场运动便是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科学发展,从这个时期开始,世界格局从东方强大逐步变为西方主导。
西方不仅是文化发展,连同经济,社会,资本,军事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先后出现了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张。
十六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战乱纷飞,而瑞士占据地形优势,处于侏罗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高原,易守难攻,几乎与欧洲的纷争与混乱隔绝。
加之瑞士的日内瓦对新教徒提供的庇护,许多原籍法国,意大利的钟表工匠流亡到了瑞士,把许多先进的钟表制作技术带入了瑞士。
1556年,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颁布了禁止佩戴贵重首饰和偶像物件的条令,使得很多珠宝匠和金银匠转向钟表制造业。
欧洲制表工艺与瑞士首饰技术的结合,奠定了瑞士钟表业后来的蓬勃发展,直到了1601年瑞士日内瓦钟表协会的成立,彻底让制表业成为了正统的工艺,当时的日内瓦厂家已经多达500多家。
自1601年“日内瓦钟表匠协会”这一全世界最早的钟表匠合作组织成立之后,日内瓦就与钟表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除了致力于推广计时测量艺术的文化机构之外,日内瓦还有着全世界每平方公里数量最多的独家品牌或多品牌钟表店铺。
1685年,许多法国制表匠由于宗教原因,再次被迫逃亡,法国人的到来,不仅是带来了制表的工艺,还有装饰的技术。
当时有一个法国工匠,发明了用于表壳和表盘的珐琅彩绘科技,从此,在欧洲大陆上,钟表制作上始终围绕着表壳和机芯进行着精益求精的技术改造,使得钟表制作变得越来越迷人。
得益于第二次的新教徒移民潮流,日内瓦成为了欧洲制表之都,到了1760年,仅有20000居民的日内瓦就有600位制表大师。
所以,总而言之,16世纪,正是得益于瑞士的环境因素以及体制革新,再加上有了西方不稳定的政治环境驱使下,让瑞士钟表业在世界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到这里,老何的叨逼叨已经告一段落,在下篇中,由两位美女......
好吧,其实不是,还是我这位胡子拉渣的大叔出场,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END
为了让你更好更全的获取高质量的名表品牌资讯
老何耗时300小时为你从国外找来的资源
理查德米勒
公众号后台回复“理查德米勒”,即可免费领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