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羽戈《不为什么而读书》

best 365官网体育投注 2025-09-30 09:45:41 admin 1001 221
荐书|羽戈《不为什么而读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老实说,这首诗并不怎么高明,活脱是穷乡僻壤私塾先生的手笔,还不如汪洙的《神童诗》气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由这些诗文,不难窥见,读书之于古人,只是工具。书被视为手段、路径,而非目的,目的则是书中埋藏的权力、财富与美人。这便决定了哪怕书之前冠以“圣贤”的敬称,包括圣贤在内,都对读书坚持一种功利主义的考量。

联系赵恒的身份,更不难窥见,以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引导读书,还包含了权力对读书人的规训。就像唐太宗李世民盛赞科举取士的功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赵恒的《励学篇》亦复如是,这一读书观,便是皇帝为知识分子设置的“彀”。

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则名为“书痴”的故事。彭城郎玉柱,好书成痴,他像中国古代的大多书生一样,笃信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忽有一天,他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宛然绝代之姝”的美人颜如玉从《汉书》第八卷中翩然降至他身边,软香温玉,伴之枕席。不过美人屡屡告诫他,不要痴迷于书,后来竟逼他抉择:“必欲妾留,当举架上书尽散之。”书痴答,书是你的故乡、我的性命,你怎能这么要求呢。

接下来自然是一幕悲剧。其实结局如何,已经不再重要。值得正视的是二人对书的态度,郎玉柱对书的痴情,并不为蒲松龄所喜,他化身异史氏批道:“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颜如玉虽出自书中,却毫不感恩,甚至不惜以自身为选项,与书势不两立。在此,书痴和美人的命运都被抬高了,书的价值被无限贬低。

为千钟粟而读书,为黄金屋而读书,为颜如玉而读书,书的价值便取决于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价值么?难说得紧。这百年来,我们都听过一句嘹亮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大抵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升级版,曾令多少国人热血沸腾,亢奋不已,以为从此找到了读书的方向,打开书页,就能看见大国崛起的璀璨明天。

可惜,这依旧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观。读书未必有助于中华崛起(问题不在读书,而在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知行如何合一),中华崛起的沉重使命却常常压倒了读书。当激进的时人振臂高呼:“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谁更胆寒:侵略者还是读书人?

我不反对中华崛起,正如我不反对读书,我却反对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这背后潜伏的思维,则是“读书有用论”,它至少在暗示两点:读书不能白读;书中定有宝藏。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因此导致人们滑入另一可怕的极端:读书无用论。质言之,“读书有用论”与“读书无用论”仅仅一纸之隔,弹指即破。刀尔登先生曾提醒:这两种“论”,“本是一家,是一种疾病的两样症状,好比一种错误的证明,恰是对自身的反驳”。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换一种问法,不再是“为什么而读书”,而是“不为什么而读书”呢?

有人会问:你在主张为读书而读书么,正如为艺术而艺术,为足球而足球……?必须承认,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可望而不可即,然而不可企及,却不代表不该追求,梦想以及幻想的意义,正在于对现实的鞭笞和提升。

我只是希望,我们读书,能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精神束缚,少一些求知欲以外的五光十色的欲望。无论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还是中华之崛起,往往构成了脆弱的书脊所不能承受之重。重压之下,读书人一无所得,反而丧失了对书籍和知识最自然的爱欲。

我不否认,自己深受“为什么而读书”的困扰,我最期盼的读书状态,恰恰是“不为什么而读书”,甚至我自己都不知为什么打开了这本书,不知我的阅读旅程是明媚还是忧伤,不知从哪里读起,终点何在。我的心情,正如西川诗云:“……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说起来,“不为什么而读书”的最佳语境,当是监狱。有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在牢里读书呢。大概唯有在此,读书才能纯粹化,祛除一切目的,抛开一切负累,监狱剥夺了他们肉身的自由,却换来了心灵的自然。反过来看,尘世之中,读书人是如何不得自由。

1930年代,胡适被问及中国梦,答:“我梦想一个理想的牢狱,我在那里面受十年或十五年的监禁。在那里面,我不许见客,不许见亲属,只有星期日可以会见他们。可是我可以读书,可以向外面各图书馆借书进来看,可以把我自己的藏书搬一部分进来用……”胡适一生,读书极具功利性,从他所阅读的书目,可窥见社会的转向;而且他的读书时间,常为国事所挤压。所以,十年牢狱,十年读书,当是他的肺腑之言。

为什么而读书,不免焦灼,当“什么”不能实现,更不免痛苦。这么一来,读书何以为乐事?也许,只有当我们不为什么而读书,才能使那两句话发出悦耳的回响,一是张新颖先生的书名:“读书这么好的事”;二是绍兴新青年书店的口号:“阅读必叫人得自由”。

【相关图书】

京东购买码

《不为什么而读书》

作者:羽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8-10

页数:417

定价:68.00元

丛书:视野书坊

【相关评价】

青年作家、评论人羽戈的随笔自选集。大部分文章的篇幅都不太长,适合零碎时间阅读。法学专业训练而致的理性,文学阅读和日常生活体验带来的丰富情感,与大量历史方面的阅读与写作形成的对史料文献的无比熟悉,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体现。个人最喜欢其中关于历史类书籍和金庸武侠小说的读书随笔,前者点面结合,阅读细致,颇见功力;后者则将阅读积累、现实观察和个人生活体验交织在一起,非常耐读,很有共鸣。

——书评人 许金晶

在“不为什么而读书”这篇里面,作者从耳熟能详的诗文作为切入点,分析古人把读书作为某种终南山式的工具。“书被视为手段、路径,而非目的,目的则是书中埋藏的权力、财富与美人。这便决定了哪怕书之前冠以“圣贤”的敬称,包括圣贤在内,都对读书坚持一种功利主义的考量。”

——网易蜗牛读书领读人 自读者

从内容和构架而言,此书当属《酒罢》一路;然其所举之经世致用、所论之客观郑重、所察之精微深湛,则足与专著比肩。举题敢触时代,直究安身立命,是关怀格调。论人则其所长,见《岂有文章觉天下》《少年游》《鹅城人物志》前锦,此书二三四部则后期之花。能兼谈金庸,更是可喜,被记住和探讨乃是文人最重要之生命。

——书评人 文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